1 从香港回来。网上查到,广州来的航班提前了20多分钟到达萧山机场。说好要接她的。赶紧出发去接,老婆。
签证和移民登陆纸。2006年4月27日之前(我们体检是在2005年4月27日)。2006年春节过后去。
2 《庐山恋》
郭凯敏说,“那个年代啊!张瑜的情窦未开,我只是开了一半!”
3 告别总是伤感的
4 油价又创新高,67.4美元。中、美、印是拉高美元主要国家。
4 英国内政部就公布了一份“不可接受的行为清单”。
英国出台了“不可接受行为”的清单,以便把可能煽动恐怖分子的极端神职人员赶出英国。
英国内政大臣查尔斯·克拉克24日公布了这一清单
“那些煽动仇恨和恐怖主义的人,发出明确信号表示他们在英国不受欢迎。任何个人,若为了煽动恐怖活动而制造恐慌、不信任和分裂,他们都不会被英国政府和社会所容忍。”
清单列出,不可接受的行为包括:煽动恐怖主义行为或试图怂恿他人从事恐怖主义活动;宣扬恐怖主义或者为恐怖主义正名;煽动其他严重犯罪行为或者试图怂恿他人从事严重犯罪活动;煽动可能导致英国国内社区间暴力行为的仇恨;以支持特定宗教信仰为由,宣扬暴力行为。从事这些行为的极端分子可能会被驱逐出境,或被禁止进入英国。
这个清单的适用对象是以书面形式、口头说教、开办网站或利用职务之便从事以上行为的非英国公民。
恐怖袭击已经让西方“游戏规则改变”。
4 博物馆是伦敦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反映最多的主题是战争和军队。粗略统计一下,伦敦地区与战争或军事有关的博物馆不下10家。它们大都寄于帝国战争博物馆名下。
帝国战争博物馆位于伦敦市中心区,泰晤士河东岸。远远望去,博物馆尖尖的屋顶,象座教堂,只是门口摆放着2门从军舰上拆下来的大口径火炮,指向前方。
对死者,英国人写道:“只有死者才看到了战争的结束”(哲学家柏拉图语);对伤者,英国人写道“战争是上帝的一种发明”(宗教语);对胜利者,英国人写道:“让我们一起向前”(英国首相丘吉尔言)。
11月11日到学校上课时,我无意中发现许多英国老师和同学都在胸前别了1枚红色的绢花。下课问同学。同学回答“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,英国人都要默哀肃立,悼念那些为国捐驱的将士们。”是的,这是一个没有忘记战争的民族,就是在今天这样安逸的日子里,英国人也没有忘记战争。
“BLITZ”专门指1940~1941年德军对英国各主要城市的“大规模空袭”。希特勒为实施入侵英国的“海狮”计划对伦敦实施了近10个月的轰炸。
德军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,占领了欧洲的大半个江山。接着德国人开始对伦敦进行大空袭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,德军的空袭几乎是24小时的狂轰滥炸,确实对极大地摧残了英国人民的精神,也摧毁了许多物质财富。
当时,全英国严阵以待,准备迎接德国军的地面入侵。准备是多方面的,政府下令撤销英国南部地区的许多路标,为的是迷惑登陆德军。同时,英国政府还下令,大空袭期间,英国教堂的钟声不能鸣响。只要钟声一响,其他教堂的钟声肯定会响起,因为钟声意味着德军的登陆。结果是德军没有来。
在英国南部,至今许多路标还不如战争前那样健全,不小心,你也许会转错了路线。当时做得太彻底了。
5 沿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往南走是白厅街。街两侧有英国皇家广场,有首相府、外交部、国防部和财政部等政府要害部门。街南头是英国议会和西敏斯特教堂等英国象征性建筑。一条查尔斯国王街与白厅街形成“丁”字,走过查尔斯国王街,在你左边的楼头上有一处以麻袋为掩体的洞口,不留心的人也许看不到洞口上写着“战时内阁”字样。这里是二战期间丘吉尔指挥英国军民反法西斯的地下堡垒,后人在此建立起了战时内阁博物馆。
1939年8月末,二战爆发前一周,英国政府启用这个称之为“战时内阁”的地下指挥所。指挥所位于英国外国部对面、一座斯巴达式政府办公楼地下。英国政府选择此地为指挥所的考虑有二:一是这里与唐宁街首相府只有一街之隔,二是这里是当时政府拥有惟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。地下指挥所共有大小房间21间,分成几个部分:内阁会议室、丘吉尔的办公室和卧室、美国与英国“热线”室、总司令部、警卫室。
丘吉尔是在1940年5月大选获胜后进住这一地下室的。“战时内阁”主要以军、政要员两部分组成,以中央政府面貌协调反法西斯事宜。在这里,军人组成了国防委员会和参谋长委员会,前者负责战略决策,后者负责军种间协调和作战计划制订及三军指挥,人员由军种参谋长参加。文职人员组成“议院总委员会”,负责本土防卫、后勤供应及英国民众生活等国内事务,成员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臣,两套班子共30多人,他们时常吃住在此。6年中,丘吉尔在此召集其军政要员开过100多次重要会议,战争期间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。
66A是丘吉尔首相的卧室,房间只有几平方米。丘吉尔办公室的代号为66B,办公室陈设简单和普通
据统计,二战期间英军牺牲305800人,商船队死亡或失踪34902人;平民伤亡或失踪60595人(其中伦敦29890人);房屋毁456000座,坏4073000座;德军投弹75270吨(伦敦大空袭期间,德军投弹188000吨)。与欧洲大陆遭受的毁灭性打击比,英国的损失并不大,但考虑到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,英国蒙受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是很沉重的(英国现有人口约5千多万)。
从1939年9月3日丘吉尔“以武力反对武力”的宣战演说开始,整个战争期间每到紧要关头,英国人总能听到首相那稍微沙哑顿的演说。丘吉尔的演说极具有煽动性,这一切不仅要感谢首相身后的撰稿人,而且还要感谢英国广播公司(BBC)的工作人员。作为政治家,丘吉尔关注新闻媒体,并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。
战时内阁地下室中有一间专为BBC开设的机房。当时的技术不能保证对首相的讲话进行实况传送。为使首相讲话及时传出,BBC工作人中设计了这样一种程序:先请丘吉尔录好要讲的内容,而后把录音送到地下室的工作间。加工处理后,工作人员迅速把声音传送给BBC总部,再由总部把首相的讲话传播出去。这一传播过程二战期间一直没间断过。当英国人侧耳聆听丘首相一次次煽情演讲时,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讲话实际上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。
从头走了一次地下室,用时不到20分钟。地下室低矮、简单和拥挤,且还散发着霉味,但丘吉尔首相和他的幕僚们在这里一呆就是6年,2190多个日日夜夜。有几次德国人把炸弹扔到了洞口,但没有损害地下室工程。
6 恐怖主义就是恐怖主义,他们没有内心世界,他们没有动机,他们就是疯子。
签证和移民登陆纸。2006年4月27日之前(我们体检是在2005年4月27日)。2006年春节过后去。
2 《庐山恋》
郭凯敏说,“那个年代啊!张瑜的情窦未开,我只是开了一半!”
3 告别总是伤感的
4 油价又创新高,67.4美元。中、美、印是拉高美元主要国家。
4 英国内政部就公布了一份“不可接受的行为清单”。
英国出台了“不可接受行为”的清单,以便把可能煽动恐怖分子的极端神职人员赶出英国。
英国内政大臣查尔斯·克拉克24日公布了这一清单
“那些煽动仇恨和恐怖主义的人,发出明确信号表示他们在英国不受欢迎。任何个人,若为了煽动恐怖活动而制造恐慌、不信任和分裂,他们都不会被英国政府和社会所容忍。”
清单列出,不可接受的行为包括:煽动恐怖主义行为或试图怂恿他人从事恐怖主义活动;宣扬恐怖主义或者为恐怖主义正名;煽动其他严重犯罪行为或者试图怂恿他人从事严重犯罪活动;煽动可能导致英国国内社区间暴力行为的仇恨;以支持特定宗教信仰为由,宣扬暴力行为。从事这些行为的极端分子可能会被驱逐出境,或被禁止进入英国。
这个清单的适用对象是以书面形式、口头说教、开办网站或利用职务之便从事以上行为的非英国公民。
恐怖袭击已经让西方“游戏规则改变”。
4 博物馆是伦敦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反映最多的主题是战争和军队。粗略统计一下,伦敦地区与战争或军事有关的博物馆不下10家。它们大都寄于帝国战争博物馆名下。
帝国战争博物馆位于伦敦市中心区,泰晤士河东岸。远远望去,博物馆尖尖的屋顶,象座教堂,只是门口摆放着2门从军舰上拆下来的大口径火炮,指向前方。
对死者,英国人写道:“只有死者才看到了战争的结束”(哲学家柏拉图语);对伤者,英国人写道“战争是上帝的一种发明”(宗教语);对胜利者,英国人写道:“让我们一起向前”(英国首相丘吉尔言)。
11月11日到学校上课时,我无意中发现许多英国老师和同学都在胸前别了1枚红色的绢花。下课问同学。同学回答“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,英国人都要默哀肃立,悼念那些为国捐驱的将士们。”是的,这是一个没有忘记战争的民族,就是在今天这样安逸的日子里,英国人也没有忘记战争。
“BLITZ”专门指1940~1941年德军对英国各主要城市的“大规模空袭”。希特勒为实施入侵英国的“海狮”计划对伦敦实施了近10个月的轰炸。
德军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,占领了欧洲的大半个江山。接着德国人开始对伦敦进行大空袭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,德军的空袭几乎是24小时的狂轰滥炸,确实对极大地摧残了英国人民的精神,也摧毁了许多物质财富。
当时,全英国严阵以待,准备迎接德国军的地面入侵。准备是多方面的,政府下令撤销英国南部地区的许多路标,为的是迷惑登陆德军。同时,英国政府还下令,大空袭期间,英国教堂的钟声不能鸣响。只要钟声一响,其他教堂的钟声肯定会响起,因为钟声意味着德军的登陆。结果是德军没有来。
在英国南部,至今许多路标还不如战争前那样健全,不小心,你也许会转错了路线。当时做得太彻底了。
5 沿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往南走是白厅街。街两侧有英国皇家广场,有首相府、外交部、国防部和财政部等政府要害部门。街南头是英国议会和西敏斯特教堂等英国象征性建筑。一条查尔斯国王街与白厅街形成“丁”字,走过查尔斯国王街,在你左边的楼头上有一处以麻袋为掩体的洞口,不留心的人也许看不到洞口上写着“战时内阁”字样。这里是二战期间丘吉尔指挥英国军民反法西斯的地下堡垒,后人在此建立起了战时内阁博物馆。
1939年8月末,二战爆发前一周,英国政府启用这个称之为“战时内阁”的地下指挥所。指挥所位于英国外国部对面、一座斯巴达式政府办公楼地下。英国政府选择此地为指挥所的考虑有二:一是这里与唐宁街首相府只有一街之隔,二是这里是当时政府拥有惟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。地下指挥所共有大小房间21间,分成几个部分:内阁会议室、丘吉尔的办公室和卧室、美国与英国“热线”室、总司令部、警卫室。
丘吉尔是在1940年5月大选获胜后进住这一地下室的。“战时内阁”主要以军、政要员两部分组成,以中央政府面貌协调反法西斯事宜。在这里,军人组成了国防委员会和参谋长委员会,前者负责战略决策,后者负责军种间协调和作战计划制订及三军指挥,人员由军种参谋长参加。文职人员组成“议院总委员会”,负责本土防卫、后勤供应及英国民众生活等国内事务,成员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臣,两套班子共30多人,他们时常吃住在此。6年中,丘吉尔在此召集其军政要员开过100多次重要会议,战争期间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。
66A是丘吉尔首相的卧室,房间只有几平方米。丘吉尔办公室的代号为66B,办公室陈设简单和普通
据统计,二战期间英军牺牲305800人,商船队死亡或失踪34902人;平民伤亡或失踪60595人(其中伦敦29890人);房屋毁456000座,坏4073000座;德军投弹75270吨(伦敦大空袭期间,德军投弹188000吨)。与欧洲大陆遭受的毁灭性打击比,英国的损失并不大,但考虑到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,英国蒙受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是很沉重的(英国现有人口约5千多万)。
从1939年9月3日丘吉尔“以武力反对武力”的宣战演说开始,整个战争期间每到紧要关头,英国人总能听到首相那稍微沙哑顿的演说。丘吉尔的演说极具有煽动性,这一切不仅要感谢首相身后的撰稿人,而且还要感谢英国广播公司(BBC)的工作人员。作为政治家,丘吉尔关注新闻媒体,并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。
战时内阁地下室中有一间专为BBC开设的机房。当时的技术不能保证对首相的讲话进行实况传送。为使首相讲话及时传出,BBC工作人中设计了这样一种程序:先请丘吉尔录好要讲的内容,而后把录音送到地下室的工作间。加工处理后,工作人员迅速把声音传送给BBC总部,再由总部把首相的讲话传播出去。这一传播过程二战期间一直没间断过。当英国人侧耳聆听丘首相一次次煽情演讲时,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讲话实际上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。
从头走了一次地下室,用时不到20分钟。地下室低矮、简单和拥挤,且还散发着霉味,但丘吉尔首相和他的幕僚们在这里一呆就是6年,2190多个日日夜夜。有几次德国人把炸弹扔到了洞口,但没有损害地下室工程。
6 恐怖主义就是恐怖主义,他们没有内心世界,他们没有动机,他们就是疯子。
#日志日期:2005-8-27 星期六(Saturday) 晴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