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8月12日星期五

20050812

     
      
      
  1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
  是的,高贵,洁净,在我的心里
  不过,亲吻你,很近很近你,捧住你的脸,甚至,在我的心底,也是干净的,是对你高贵的至爱的表示,美的极至,是善,是上上佛,是真
  这不是远观,但怎么也不能用亵玩来形容。
  我的信仰是灵与肉是合一的,爱是灵与肉的合一
  当然,面对你,似一滴水的莲花的你,在一开始就止步于前了
      
  远远的
      
  2 一大早就写blog
      
  3 余华《兄弟》
  余华:从文革一直写到了2005年,有40年的历史。“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,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,那是一个精神狂热、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,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;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,那是一个伦理颠覆、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,更甚于今天的欧洲。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,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。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,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”。
  余华:爱是能拯救苦难的
  在这本新书中,依旧有人死去,而且死得鲜血淋漓。他的描述依然冷静而残酷。比如地主后代宋凡平在火车站被红卫兵群殴而死,他就冷静地写道:“从不屈服的宋凡平太想活下去了,他用尽了力气跪了起来,他吐着满嘴的鲜血,右手捧着呼呼流血的腹部,流着眼泪求他们别再打他了,他的眼泪里都是鲜血。”比如宋凡平的妻子李兰跪在地上收拢染了丈夫鲜血的泥土。这么多残酷细节,余华写得一丝不苟,余华说:“写这些细节,只是因为我觉得人物性格发展到这里,必定会这样做。我其实想表现的是,爱还是能拯救苦难的,毕竟我还乐观”。
    
  洪治纲
  乌纳穆诺说:“世界和生命里,最富悲剧性格的是爱。爱是幻象的产物,也是醒悟的根源。爱是悲伤的慰解;它是对抗死亡的惟一药剂,因为它就是死亡的兄弟。”《兄弟》在表现这种丰富的人性之爱时,虽然着墨不多,只是在人物处于极度困厄时闪亮登场,有时是一句话,有时是一些不自觉的行为,但是,它们却迅速地改变了人物的内心质地,既成为他们“醒悟的根源”,也成为他们“悲伤的慰解”。
  余华曾说:“写作不是一种生活,而是一种发现,它通过一个什么事情,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,同时又给它一种新的生活容貌。”
    
      
  4 阿慧从加国来电话。说那里不怎么冷;小孩的教育重视音乐等艺术教育;可以暂住她房东那里;她还没有买房子,说如果买房的话,就什么钱也没有了,现在开了一个小店,好象在那里,生活还是可以的,有保证的,她不愿意再回国,她丈夫却在最近刚刚回国,不愿呆那里了,这么多年了,还是不能适应那里。我们说,我们是破釜沉舟了,去了,就打定主意不回来了。她说,这样一心一意,这样好。
      
  5 明天去上海
      
  6 中国的禽流感传到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,俄已经宰杀了4万多鸡禽,还有6万多等待宰杀。
  西藏都出现禽流感。最干净最圣洁地方。
  
  7 胡家乡江苏泰州市大兴土木,拆资百亿,获得各部委支持(媚上)。
    
    
      
#日志日期:2005-8-12 星期五(Friday) 晴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